打开新版本的手机 QQ,消息列表内出现了一个名为「坦白说」的消息框,虽说这样的事情 QQ 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 — — 「QQ 手游」/「腾讯新闻」等推广消息已经让用户的消息列表拥挤不堪 — — 但相信大多数用户还是会第一时间打开这个引人好奇的消息。
主要原理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给 QQ 联系人贴标签的功能,通过简单的选择,你就可以匿名对你的好友进行特征化的描述,同时你也可能收到来自其他匿名好友的描述,并可以与其对话。
个人猜测,这个功能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抓取用户的公共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 / 住址 / 说说以及其中的图片),将其用比较有趣味性的语句表现出来,吸引用户为其他联系人贴标签(即代为完成用户画像),并在大量数据收集之后进行商业化应用。
在使用过这个功能之后,我对想出这个功能的产品经理是很服气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设计,同时也对 QQ 意义重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一个新功能放在消息列表这么显眼的位置上的原因 — — 这样做的还有手机 QQ 主推的手游项目。
巧妙之处
- 匿名。之前 QQ 在桌面时期也推出过类似的功能「好友标签」,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实名评价。毕竟 QQ 好友都是比较熟悉的人,实名评价也就只能流于形式。而匿名形式的出现无疑是一剂猛药,用户的发言欲望被引爆,手机 QQ 立刻变成微博热搜,要记住,八卦永远是人性的本能(尤其是匿名的时候)。
- 易用。再次对比不仔细翻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功能的「好友标签」,「坦白说」直接出现在消息列表,没有比这更简单粗暴的入口了。进去之后的界面十分简单,上方的一行字是描述,下方出现四个好友头像,选中你认为最符合描述的好友,即完成一次「坦白说」。这个描述会被发送给你的好友,同时也会被其他加你好友的人看到。
扩散。当你觉得给出描述很无聊,换了几次后,系统会提醒你需要等待 20 min 来再次更换描述。多数人会做的不是等待,而是点击下面的邀请好友。就这样,一开始并没有被该功能吸引的用户又多了一个打开它的理由。
八卦。我们对待自己的隐私小心谨慎,但是对他人的隐私毫不设防。QQ 这一招实在太狠,你可能会在网上处处保护隐私,但是你架不住其他人对你隐私的无情泄露。尽管 QQ 的月活已经逐渐下降,但是八卦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吃瓜群众会帮腾讯把触角伸足够深,足够远(这也是这个功能最核心的点,所有人的隐私,瞬间不再设防)。
精准。由于这些描述或标签均来自于用户的好友,所以其质量是相当高的,对数据分析来说信噪比也是非常之高,便于应用。在匿名的情况下多数人还是很诚实的,想想学生时期填的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吧,匿名的时候各种评价满天飞,可一旦知道是实名的,所有的评价瞬间就变成五星好评了。
用途
手机 QQ 仍是目前小于 25 岁的多数年轻人的选择,这类群体的消费特征是主要以兴趣为导向,而越精准的用户画像,就可以对用户的兴趣实现越精准的广告投放,这其中收益的提高是极其巨大的的。
不同于之前推出的新功能,「坦白说」出现在消息列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可见腾讯对其的重视程度。这样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对公司有如此大帮助的功能,当然是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利用粗略的用户表面信息,准确抓住群众热衷八卦、在意他人评价的心理,再加以庞大的用户数量,手机 QQ 新版本内上线的一个小功能 — — 「坦白说」即将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八亿用户的精准画像。
不得不说的是,随着近些年来用户隐私意识的提高,我相信有不少人都跟我一样看出了这个功能的弊端,于是开始故意扰乱腾讯的用户画像精度。比如我就收到了这样一条「坦白说」:
不,我很缺钱,请给我打钱,谢谢。
在使用这个功能时,从头到尾,你都没有发现你的隐私被泄漏了,你在不停的贴标签,也在不停的被别人贴标签。每个人都讨厌贴标签,同时又对贴标签的匿名者兴趣十足,「坦白说」利用 QQ 低龄化用户的不成熟心理,制作出一款收割机器。每个人都是这个机器的一枚齿轮,成为了一个又一个刽子手,最终获益的只有商家。
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仅仅注意自己的隐私已经不够了。毕竟,中国人是愿意一用隐私换效率的。你永远不知道,把你卖掉的是什么人。
他人隐私的价值,和你的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