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Phone X 使用体验

今年发布的 iPhone X 相对去年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 结构光 / Face ID / 无线充电 / 导航条 四个方面,谈谈对使用体验的实际影响。

iPhone X 使用体验

结构光模组

iPhone X 为人吐槽最多的就是刘海了。审美方面的问题不讨论,希望读者根据以下几个问题自己判断。

  • 「刘海」是丑的吗?
  • 什么样的「刘海」是丑的?或者说,如果必须有「刘海」,针对目前市面上的设计,孰优孰劣?
  • 在「刘海」和「额头」二选一时,你会选择哪个?

下面是目前主流的刘海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第一个是有结构光的,下面两款没有。!

刘海

Face ID

Face ID

既然 Apple 已经把 Face ID 的安全级别提升到了支付层面,那么可以把它和指纹识别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比实际体验上的差别。

  • 识别速度:速度两者相当。但是指纹识别胜在识别完后直接重按就可以进入系统,人脸识别后还需要上滑。需要注意的是,来自用户的验证是必需的(对于国产 ROM 中人脸识别后直接进入主屏幕的做法,不赞同,没有明确的操作和反馈会让用户觉得突兀和困惑),指纹识别时「重按」的操作就是来自用户的验证。整体使用下来,解锁 iPhone X 的过程就是拿起 — 上滑;iPhone 7 则是拿起 — 按下,两者体验还是有些不同的。可能是已经习惯了指纹识别时的感觉,刚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经过一段时间,整个过程已经越来越流畅了。
  • 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更广。在使用 iPhone 7 的指纹识别时,我常常碰到洗完手或者指纹不干净的情况导致解锁失败,这是非常令用户沮丧的。但人脸识别的体验就好很多,即使横躺时也能很快解锁(最大解锁旋转角度略小于 50º)。因为我平时不戴眼镜,所以不代表有眼镜的使用群体的实际感受。在 iOS 12 中,系统添加了可以录入两张不同状态人脸(化妆 / 蓄须时)的功能。使 Face ID 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好处是使用方便,不需要找各种充电线,只要是采用同一标准充电协议的设备就可以使用。缺点也比较明显,速度过慢,并且在充电时不能将手机拿开。

结合这两个特点,我在生活中选择无线充电的场景:

晚上躺在床上玩手机(不想带着线玩),想睡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的充电板上,翻身就可以睡。不用拿充电线、找准充电头才能充电,体验很好。

这个场景同时兼顾了「对充电时间不敏感」和「对繁琐操作很敏感」的两个特点,恰好契合了无线充电的局限性和优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也将成为我使用无线充电的唯一场景。

导航条

导航条

本次 iPhone 采用全面屏后,导航条取代了 Home 键成为主要的操控方式。具体取代方式如下:

  • Home 键 — 从底部向上滑
  • 双击 Home 键 — 从底部向上滑并停顿
  • 长按 Home 键 — 长按右侧多功能按键
  • 快速切换应用 — 在导航条上左右滑动

初次使用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大约半天之后就可以熟练操作了。整个导航条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体现了苹果一贯的设计水准(之后有机会单独讲)。之后的 Android 导航条和国内 ROM 虽然操作类似,但只做到了形似,整体非常僵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P.S. 在测试版的 iOS 12 中,iPhone X 多任务界面的上滑变成了直接删除应用后台,这是整个导航条设计体系对多数用户使用习惯的妥协,我并不赞同)

小结

今年的 iPhone X 作为 iPhone 发布十周年的礼物,苹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整机的完成度上,不禁让人感叹。一贯优秀的设计水准,是可以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的。

除此之外,iPhone 上的 Tap Engine、Force Touch、防水防尘、人机交互、双扬声器、优秀的屏幕,都是让人用过就回不去的特点,其中的部分功能,让 iPhone 不仅只是 phone,还成为了更加私人,贴近生活的物品,而不只是一个工具。